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夏日炎炎,很多人喜欢开着空调在屋里享受美食,然而这看似惬意的场景,却可能暗藏致命危险。近日,浙江台州发生了一起令人警醒的事件,三名女子把门窗关得严严实实,开着空调在屋里吃烤鱼,结果一氧化碳悄无声息地泄露,她们在毫无察觉中中毒昏迷,被紧急送进ICU。
很多人以为,一氧化碳中毒是冬天烧炭取暖时才可能发生的事,其实不然。无论季节,只要燃烧不完全,就有产生一氧化碳的可能,而密闭空间则是它最好的帮凶。烤鱼、火锅、小烧烤等“围炉而食”的场景,如果发生在密闭的室内,都可能成为危险的诱因。
在夏天,人们为了避免热浪,习惯把门窗关紧,空调开足。这样的环境,一旦有明火作业,几乎是在“邀请”一氧化碳进来。一氧化碳没有味道、没有颜色,不咳嗽、不流泪,但它能让人安静地昏迷,甚至死亡。很多人以为,自己闻不到味道,就说明空气是“安全”的,但一氧化碳偏偏就是这种“无感杀手”。
它进入人体后,会迅速与血红蛋白结合,阻碍氧气运输。当大脑缺氧时,人不会立刻痛苦挣扎,而是逐渐意识模糊、昏昏欲睡。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中毒者,直到昏迷前一刻,都还以为自己只是“太困了”。更可怕的是,即使被及时送医,也可能留下不可逆的损伤。
据《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2024年夏季封闭空间内因餐饮用火引发一氧化碳中毒的病例,较前五年增长了近28.6%。这说明,人们对“夏天也会中毒”这件事,根本没建立起足够的警觉。
除了在室内吃炭火烤鱼,生活中还有很多场景可能会导致一氧化碳中毒。比如,密闭烧烤、浴室热水器、车内开空调睡觉、煤炉取暖等。这些看似“舒服”的场景,实际上都藏着致命陷阱。
为了预防一氧化碳中毒,我们要记住以下几点:一是保持通风,无论是在室内吃美食还是使用燃气设备,都要确保空气流通;二是定期检查燃气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三是安装一氧化碳报警器,及时发现潜在危险。
如果不幸发生了一氧化碳中毒,我们要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一氧化碳中毒信号分三级,轻度表现为头晕乏力、恶心呕吐;中度表现为意识模糊、口唇发樱桃红;重度表现为抽搐昏迷、大小便失禁。黄金急救3步走:立刻开窗,戴手套把人拖到通风处;解开衣领,头偏向一侧防呕吐物窒息,别喂水喂药;打120时说清“疑似一氧化碳中毒,需要高压氧舱”。
总之,我们要时刻警惕一氧化碳这个“隐形杀手”,不要让追求“舒服”的生活方式,成为健康的隐患。希望大家都能重视通风,远离一氧化碳中毒的危险。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