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期,佛山地区的基孔肯雅热疫情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7月29日晚,佛山市政府网发布消息,根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关应急预案,结合当前基孔肯雅热疫情防控形势,决定启动佛山市突发公共卫生事件Ⅲ级响应。
据广东省疾控局消息,7月20日0时至26日24时,全省新增报告2940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未报告重症和死亡病例。病例分布在佛山2882例,广州22例,中山18例等多个城市。截至7月26日24时,今年全省累计报告4824例基孔肯雅热本地病例,均为轻症,无重症和死亡病例报告,目前已治愈出院和解除医学观察3224例。
7月31日,乐从镇多名居民收到了当地关于免费开展基孔肯雅热病毒核酸筛查工作的通知,时间从7月29日至31日,为期三天。乐从镇一名驻村便民站点的社区医生介绍,疾控部门这几日已通过短信或社区通知病例同住人或家属进行了核酸检测,因未扩散到隔壁,没有症状或收到通知的暂时不需要检测。如有症状可以随时到站点或到医院检测就医。
目前,确诊患者多收治在顺德区乐从医院。该院院长受访时介绍,临床主要以退热、止痛、止痒等对症处理为主。通过对目前出院病例的临床观察,通常5到7天可以痊愈,均为轻症病例,发病后第5天核酸检测转阴率约为50%,第6或第7天转阴率接近100%。
为加快基孔肯雅热病例的筛查和诊断,做到早发现、早诊治,佛山市卫生健康局局长陈爱贞介绍,全市核增了35家医院开展基孔肯雅病毒核酸检测项目,并储备了较为充足的检测试剂,对医务人员进行了培训。检测结果一般需要4 - 6小时,如核酸检测结果为阳性的话,就需要住院治疗,病程大概7天。
广东省疾控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所长、传染病防控首席专家康敏建议,若出现关节痛、皮疹和发热等症状之一且有基孔肯雅热流行地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可到就近医疗机构就诊。如无上述症状,不需要开展检测。中国疾控中心病媒生物首席专家刘起勇认为,全国大多数地区已经进入蚊媒快速生长和扩散时期。没有疫情的地区不必过度担心,一般性防护即可。有流行病例的地区要加强灭蚊和个人防护,特别是在临近病例的区域,要做好有组织的灭蚊、防蚊行动。
近期,各地对病媒生物防制服务的需求不断增长。顺德区市场监管局就病媒生物防制行业市场价格行为作出提醒告诫,规范其价格行为。不少社区也发布临时消杀员招聘启事,例如顺德一社区急招消杀队临工,一人一天300元,但仅限本社区户籍人员。乐从镇葛岸村也发布信息称,招聘临时消杀工作人员以及清理屋内外杂物工作人员,按要求对全村范围进行不定期消杀以及杂物清理。
7月30日晚,佛山市乐从镇宣传文体旅游办发布《关于组建乐从镇防控基孔肯雅热青年突击队的号召令》,计划招聘16 - 45周岁的青年志愿者,配合消杀团队开展社区成蚊扑杀行动。一名乐从镇社区工作人员表示,所在单位已连续两个周末开展灭蚊工作,一直在做入户清积水、翻盆倒罐工作,但近几日广东雨水不断,积水清空后又很快积攒,希望市民可以自发开展清倒积水,共同将蚊虫扼杀在源头阶段。
为提高村民自主性,佛山部分行政村将“蚊传防控要点”列入村规民约,直接与年底分红挂钩。在佛山湾华村,也开始实行预防蚊虫“有奖有罚”,对于安装纱窗的村民,补贴300元/栋,不配合整改的,同样将暂停发放年终分红。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