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惊现白纹伊蚊,北方防蚊拉响警报

发布于:2025-08-02 阅读:8
近期,河北网友家中发现白纹伊蚊,这种原本多见于南方的蚊子正向北方扩散。它能传播多种疾病,如基孔肯雅热。北方因气候变暖和积水增多成其新“温床”。大家需清理积水,加强防蚊,国家也出台相关政策应对。

前几天,河北一位大爷家中进了种特别的蚊子——白纹伊蚊,此事在网上引发关注。这种蚊子能传播基孔肯雅热,危害极大。它原本主要分布在南方,如今却跑到了河北。

白纹伊蚊

专家表示,这并非偶然。去年山东就已发现,北方夏季变热,且积水增多,为蚊子创造了适宜环境。感染基孔肯雅热后,患者会发烧、关节疼,严重者疼痛可持续数年,影响生活。

南方居民一直重视防蚊,像花盆下都不敢有积水。而北方人以往认为蚊子只是烦人,现在才意识到其危害。其实防蚊关键在于清理积水,阳台花盆底、存水罐子、小区水坑等都要处理。山东一小区成立灭蚊队,每周大扫除,蚊子减少了四成。

防蚊措施

国家卫健委也出台新政策,北方省市加强蚊子监测,并增加资金投入。成都一昆虫馆还举办了蚊子展览,馆长称蚊子北扩是趋势,但人防得住。有农村老伯表示,村里合理修整排水沟后,蚊子大幅减少。

白纹伊蚊的扩散轨迹是生物入侵的典型。它起源于东南亚,20世纪70年代进入中国,最初在沿海省份活动,如今分布北界已推进至辽宁、河北等地。气候变暖是其北扩的核心原因,北方冬季气温升高、夏季高温日数增加,加上降水量和人工积水容器增多,扩大了其孳生地。同时,物流活动也助长了蚊卵传播。

疾病传播

白纹伊蚊是全球危险蚊虫之一,可传播7种病毒,如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广东佛山曾暴发基孔肯雅热疫情,与白纹伊蚊叮咬相关。虽河北暂无本地传播病例,但疾控模拟显示,若有输入性病例和蚊媒,感染人数可能迅速增加。

面对来势汹汹的白纹伊蚊,河北各地已启动防控。社区发放《防蚊指南》,指导居民清理隐患区,如室内隐蔽角落、阳台废弃物、地下室阴沟等。技术防控上,中国农科院试点“以蚊治蚊”生物防治法,效果显著。

白纹伊蚊北扩是生态失衡的缩影,给全球经济造成损失。防控它不仅是卫生问题,更是生态文明的必修课。每个居民清理积水,就是对生物入侵的反击。大家要从生活细节防蚊,否则疾病找上门就晚了。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白纹伊蚊 北方扩散 防蚊措施 疾病传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