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岁钟南山院士观礼阅兵,回顾抗战经历与从医人生

发布于:2025-09-04 阅读:0
9月3日,钟南山院士佩戴“共和国勋章”观礼抗战胜利80周年大会。他曾撰文回忆儿时抗战经历,如被埋废墟获救、逃荒艰苦生活等。如今90岁的他仍精力充沛投入工作,还强调体育精神重要,用父亲话语激励自己为社会创造价值。

9月3日上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极目新闻记者在现场直播画面中看到,钟南山院士佩戴“共和国勋章”在现场观礼。

钟南山

8月20日,钟南山曾在人民日报撰文,分享了他小时候的抗战经历。听外婆讲,不到两岁时,日本飞机轰炸南京,他家房子被炸塌,他被埋在土里。外婆拼命把他从砖头瓦砾中挖出,那时他脸已黑紫,经外婆一番急救才活过来。

后来,他们逃到贵阳。刚安顿好,日军炮弹又至。那时家里生活艰难,只有咸菜吃,偶尔有块腐乳便是难得的美味。贵阳气候不佳,房间里有很多臭虫、跳蚤,头发上长着虱子。直到有天晚上,听到“日本投降了”的消息,大家欢呼雀跃。

钟南山从小受家庭氛围影响,立志成为医生。父亲是广州中央医院院长,邻居常带孩子找父亲看病,孩子病好家长开心,父亲也开心。这种耳濡目染让他觉得医生能帮人解决困难、减少痛苦,是很好的职业。

从医人生

读高三时,他在体育方面也表现出色。400米项目跑出53秒05的成绩,打破广东省纪录,全国运动会还得了第三名。中央体育学院邀他当运动员,但他和父母讨论后决定学医。

在从医道路上,钟南山不断进取。1971年回到广州工作,一次父亲的话点醒了他,他开始努力追赶失去的时间。他主动到急诊室工作,掌握常见急诊患者诊治后,又参与慢性支气管炎防治研究,这成了他人生转折点。

他通过收集患者痰液进行分析,将慢支炎区分为四种病理生理类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疗效比常规方法提高50%,该研究获1978年全国科学大会成果一等奖。

留学英国时,他为了研究一氧化碳对血液中血红蛋白的影响,在自己身上做实验。校准仪器抽了800毫升血,吸一氧化碳做实验直到浓度达22%,最终得到完整曲线结果,证明导师的数学曲线有一半错误。这让导师和同事改变了对他的看法。

体育精神

在抗击非典和新冠疫情中,钟南山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抗击非典时,他指出衣原体感染错误;新冠疫情时,他第一个提出“人传人”。他带领团队摸索出有效治疗方案,保障了医生队伍和社会稳定。

如今已年届九十的钟南山,仍保持着规律的工作和生活节奏。早上7点起床工作,午休后继续,晚饭后还工作两小时,11点睡觉。他主要搞大查房,阅读医学期刊,还抽空进行体育活动。

他认为真正的变老,是不想学习新东西。在他这个年纪,主要任务是协调、团结大家完成共同任务。广州国家实验室能为年轻人提供平台,他觉得没什么遗憾。他常用父亲“人的一生,总要在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这句话激励自己,希望自己的工作能为社会带来价值和进步。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钟南山 抗战经历 从医人生 体育精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