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吉林省德惠市一则《免费老年卡错峰出行通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通知称,因早晚高峰公交拥挤,为保障上学、通勤人群刚性出行需求,自9月1日起对持免费“老年卡”乘客分时段限乘。不过,德惠市瑞祥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告已撤销,未来将动态增加公交班次应对客流压力。
德惠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此前河北张家口赤城公交也曾发布取消老年人公交乘车优惠补贴通知,后也撤回。这类事件凸显了城市公共交通在保障公共服务与运营效率和成本间的两难选择。
德惠市对老年群体关怀有加。2016年提出,凡德惠市户籍、年满65周岁及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可免费乘市区公交,市财政每年补贴300万元。然而,这笔补贴难以覆盖实际成本。按300万元年度补贴粗略算,每位老人年补贴不足27元。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指出,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对低收入城镇老年人群体意义重大。免费公交是他们社交、就医、购物等重要出行依赖。但全时段免费政策加剧了部分城市早晚高峰运营压力。我国公交车公益性质强,低票价难覆盖运营成本,很大程度靠地方财政补贴。若地方财力紧张,公交企业收不到足额补贴,难支持老年人群高峰时段免费乘车。
近年来,城市公交客流量持续承压。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同比下降5.0%。同时,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深层挑战。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22.0%;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5.6%。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公交客流下滑叠加,平衡公益福利与运营效率成了多座城市公交系统共性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表示,我国公交车社会福利性强,福利水平须与地方财政能力匹配。公交企业生存需盈亏平衡并适度盈利,否则难以为继。杨新苗提到,公交企业长期票款收入难抵运营成本,依赖财政补贴,县级公交服务萎缩明显,免费乘车群体扩大加剧企业现金流压力。
不过,国家已有政策引导。2023年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地方对老年人按年龄给予综合津贴替代优惠乘车政策。目前,多座城市已开始探索更具弹性的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如甘肃省兰州市规定,60周岁及以上居民持敬老卡,每乘次优惠50%,70周岁及以上老人在工作日平峰、双休日及节假日限次免费乘车,高峰时段半价;四川省成都市对65 - 69岁老人每月设定100次免费乘车上限。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一新认为,在高峰时段调整优惠价格、设免费次数限制或用综合津贴替代等方式,能调节出行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老年人错峰出行,为高峰时段刚性需求释放运力空间。同时,享受免费服务伴随着隐含的社会契约精神,免费政策范围无限扩大或刚性执行,可能导致服务成本升高,损害政策基础。
总之,城市公交运营与老年福利政策需找到平衡。既要保障老年群体出行权益,又要确保公交系统可持续运营。未来,可通过分时、限次、补贴等更精准方式分配资源,提升公交系统吸引力,让老人免费乘公交政策既体现社会关怀,又能持续发展。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