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免费乘公交:城市运营与老年福利的艰难平衡

发布于:2025-08-22 阅读:4
近期,德惠市《免费老年卡错峰出行通知》引发关注,虽已撤销,但凸显城市公交难题。老龄化加速、公交客流下滑,免费乘车成本高。多地探索新政策,如何平衡运营压力与老人出行刚需,值得思考。

近日,吉林省德惠市一则《免费老年卡错峰出行通知》引发社会广泛关注。通知称,因早晚高峰公交拥挤,为保障上学、通勤人群刚性出行需求,自9月1日起对持免费“老年卡”乘客分时段限乘。不过,德惠市瑞祥公共交通有限责任公司工作人员表示,公告已撤销,未来将动态增加公交班次应对客流压力。

老人免费乘公交

德惠面临的问题并非个例。此前河北张家口赤城公交也曾发布取消老年人公交乘车优惠补贴通知,后也撤回。这类事件凸显了城市公共交通在保障公共服务与运营效率和成本间的两难选择。

德惠市对老年群体关怀有加。2016年提出,凡德惠市户籍、年满65周岁及以上老人,凭身份证可免费乘市区公交,市财政每年补贴300万元。然而,这笔补贴难以覆盖实际成本。按300万元年度补贴粗略算,每位老人年补贴不足27元。

清华大学交通研究所副所长杨新苗指出,老年人免费乘车政策对低收入城镇老年人群体意义重大。免费公交是他们社交、就医、购物等重要出行依赖。但全时段免费政策加剧了部分城市早晚高峰运营压力。我国公交车公益性质强,低票价难覆盖运营成本,很大程度靠地方财政补贴。若地方财力紧张,公交企业收不到足额补贴,难支持老年人群高峰时段免费乘车。

城市公交运营

近年来,城市公交客流量持续承压。据交通运输部数据,2025年上半年,全国公共汽电车客运量同比下降5.0%。同时,人口结构变化带来深层挑战。截至2024年末,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总人口22.0%;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占15.6%。老龄化进程加速与公交客流下滑叠加,平衡公益福利与运营效率成了多座城市公交系统共性难题。

国家发展改革委综合运输研究所城市交通中心主任程世东表示,我国公交车社会福利性强,福利水平须与地方财政能力匹配。公交企业生存需盈亏平衡并适度盈利,否则难以为继。杨新苗提到,公交企业长期票款收入难抵运营成本,依赖财政补贴,县级公交服务萎缩明显,免费乘车群体扩大加剧企业现金流压力。

不过,国家已有政策引导。2023年交通运输部等九部门联合发布的《意见》提出,鼓励有条件地方对老年人按年龄给予综合津贴替代优惠乘车政策。目前,多座城市已开始探索更具弹性的老年人公交优惠政策。如甘肃省兰州市规定,60周岁及以上居民持敬老卡,每乘次优惠50%,70周岁及以上老人在工作日平峰、双休日及节假日限次免费乘车,高峰时段半价;四川省成都市对65 - 69岁老人每月设定100次免费乘车上限。

老年福利政策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赵一新认为,在高峰时段调整优惠价格、设免费次数限制或用综合津贴替代等方式,能调节出行需求、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老年人错峰出行,为高峰时段刚性需求释放运力空间。同时,享受免费服务伴随着隐含的社会契约精神,免费政策范围无限扩大或刚性执行,可能导致服务成本升高,损害政策基础。

总之,城市公交运营与老年福利政策需找到平衡。既要保障老年群体出行权益,又要确保公交系统可持续运营。未来,可通过分时、限次、补贴等更精准方式分配资源,提升公交系统吸引力,让老人免费乘公交政策既体现社会关怀,又能持续发展。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老人免费乘公交 城市公交运营 老年福利政策 公交补贴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