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夏天离不开空调,但贪凉的习惯可能会给身体带来负担。医生指出,空调温度不宜低于某个临界点,否则容易诱发“空调病”。
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部主任医师张洪春提醒,人们长期在空调冷风环境下工作和生活,出现头晕、头痛、食欲不振、发热咳嗽、关节酸痛等,都是“空调病”的临床表现,老年人、婴幼儿、孕妇,以及慢病人群更应注意。当风邪和寒邪损伤了皮毛,会表现为皮肤干燥、瘙痒、红斑等;如果侵犯肺部,会表现为咳嗽、打喷嚏、流鼻涕等上呼吸道问题;如果消化道受损,会出现食欲减退、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问题;如果邪中经络、肌肉、关节,会表现为肌肉酸痛、关节僵硬、活动不利,甚至出现面瘫。
医生普遍建议,夏季使用空调时,室内温度最好不要低于26℃。这一温度设定并非凭空而来,背后有着扎实的科学依据,涉及健康、节能等多个关键层面。
从人体舒适度与健康角度来说,夏季人体感觉舒适的温度范围在24℃ - 26℃。当室内外温差超过7℃,“空调病”的风险就会大幅上升,可能出现头痛、鼻塞、关节疼痛等不适。在低温环境中,人体汗液蒸发会受到抑制,而汗液蒸发不仅是调节体温的重要途径,还能帮助排出体内毒素。同时,低温会导致血管收缩,血液循环变慢,免疫细胞活性降低,免疫力也会随之下降,让身体更容易受到病菌侵害。
节能与环境效益也不容忽视。相关数据显示,空调耗电量在家庭夏季用电中占比超过40%。经科学测算,空调温度每调高1℃,就能节省7% - 10%的电量。这不仅能减少家庭电费支出,从宏观层面看,对节能减排也意义重大。
不同人群对温度的适应也有差异。年轻人普遍耐热能力较强,喜欢清凉环境,但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调低温度。长期处于低温状态下,容易出现疲劳、注意力下降等问题。老年人由于体温调节功能减弱,对寒冷更为敏感,空调温度如果设置太低,极易引发关节炎、支气管炎等慢性疾病。对于婴幼儿来说,皮肤娇嫩,免疫系统尚未成熟,低温环境可能造成感冒、腹泻等问题,因此要特别注意控温,并保持身体适当保暖。
科学使用空调有哪些建议呢?夏天使用空调应避免直吹,特别是在睡觉时,可将风向调至上方或使用摆风模式,减少冷风对头部和颈部的直接刺激。此外,应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长时间密闭环境容易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影响呼吸系统健康。每天至少开窗通风两到三次,每次十分钟以上,有助于驱散浑浊空气。使用空调时还应保持室内湿度适中。长时间制冷会使空气干燥,易引发皮肤干燥、口鼻不适等症状。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或在房间内放一盆水,缓解干燥问题。
空调在夏天带来清凉的同时,也可能悄悄影响健康。医生建议控制在26℃左右,是对身体和能源最友善的做法。掌握好这个平衡点,就能享受清凉又不担心生病,让你在酷暑中安心度夏。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