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职人员业余送外卖,开启多元生活新篇

发布于:2025-07-23 阅读:10
近日,四川遂宁公职人员孙先生分享业余送外卖经历。单位下发可做副业通知后,他每天下班后送三小时,日赚百元。他觉得像打游戏做任务,不觉得掉面子。同时,公职人员兼职合规性引关注,专家称能缓解压力、活跃市场,但要注意平衡。

近日,公职人员业余兼职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四川遂宁的公职人员孙先生,就分享了他利用业余时间送外卖的独特经历。孙先生曾是一名消防员,去年年底转业后,被分配至遂宁市船山区某单位从事纪检工作。

公职人员送外卖

7月10日,孙先生所在单位下发了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相关通知。他心想,与其每天下班回家刷短视频,不如出去送外卖。于是,第二天他就主动向单位提交了“从事副业”的相关申请。经单位批准同意后,他购买了电动车,下载并注册了外卖软件,开启了下班后兼职送外卖的生活。

截至7月21日,孙先生下班送外卖已有6天时间。他一般选择晚上8点左右开始接单,平均每天送三个小时左右。孙先生觉得送外卖就像打游戏,接任务、出发、完成任务、得到奖励,十分有趣。他算了一下,兼职送外卖一天能赚100多元。

除了接单送单,孙先生还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其送外卖的经历。然而,看到他的分享,有人表示不解。但孙先生却坦然地说:“没觉得掉面子,都是服务行业。”晚上骑着电瓶车,在江边吹着风,还能赚一点点钱,他感到很开心。

副业合规性

其实,孙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此前,中部某地级市市场监管局的李磊,也因下班后送外卖引发了网络热议。李磊的妻子患有慢性肾病,家庭负担沉重,为了贴补家用,他选择了送外卖。他每天下班后从六点半送到晚上十一点,周末则从早到晚连轴转,一个月能多挣3000元左右。

李磊的案例曝光后,“公职人员能否兼职”成为舆论焦点。有人质疑其兼职行为的合规性,但法律界人士和相关部门给出了专业解读。《公务员法》禁止的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营利性活动,以及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兼职行为。对于普通公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不涉及职权、不影响工作的非盈利性劳动,法律法规并未禁止。

判断兼职是否合规,关键看是否符合三个条件:不占用工作时间、不利用职务便利、不违反职业道德。李磊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经过核查后明确表示,他兼职送外卖完全在业余时间进行,未利用单位资源和职务影响,也未影响本职工作,其行为不违反相关规定。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规范公职人员兼职的细则,既划清了纪律红线,也为合理兼职留出空间。如广东省规定“公务员经批准可以在非营利性组织中兼职,但不得领取报酬”;浙江省则明确“公务员因生活困难,经批准可从事与职务无关的非经营性劳务”。

合规副业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也明确,公职人员开展副业需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并结合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副业性质综合判定。总体来看,有6类情形需特别注意,包括“挂证”取酬、借“理财”名义违规圈钱等。同时,也明确了几类合规兼职,如体力劳动(跑滴滴、送外卖等)、投稿赚稿费、自媒体运营、专业技能服务、健身/培训教练、农产品种植/养殖等。

专家表示,政策允许公职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开展副业,本质上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既缓解基层人员的经济压力,也能为市场注入活力,让社会资源更灵活地流动。但公职人员在从事副业时,要注意精力分配,平衡好主业和副业的关系,注意副业的时长和强度,更要注意利益冲突的防范。

目前,当地对公职人员做副业的政策还在试水阶段,具体怎么管还在摸索。孙先生表示,他暂时就送外卖,如果后面有更好机会也会考虑,但还是会先把本职工作搞好。总之,公职人员在寻找副业增收时,一定要按规矩来,别碰红线。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公职人员 送外卖 副业 合规兼职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