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公职人员业余兼职的话题引发了广泛关注。四川遂宁的公职人员孙先生,就分享了他利用业余时间送外卖的独特经历。孙先生曾是一名消防员,去年年底转业后,被分配至遂宁市船山区某单位从事纪检工作。
7月10日,孙先生所在单位下发了公职人员可以做副业的相关通知。他心想,与其每天下班回家刷短视频,不如出去送外卖。于是,第二天他就主动向单位提交了“从事副业”的相关申请。经单位批准同意后,他购买了电动车,下载并注册了外卖软件,开启了下班后兼职送外卖的生活。
截至7月21日,孙先生下班送外卖已有6天时间。他一般选择晚上8点左右开始接单,平均每天送三个小时左右。孙先生觉得送外卖就像打游戏,接任务、出发、完成任务、得到奖励,十分有趣。他算了一下,兼职送外卖一天能赚100多元。
除了接单送单,孙先生还通过社交平台分享其送外卖的经历。然而,看到他的分享,有人表示不解。但孙先生却坦然地说:“没觉得掉面子,都是服务行业。”晚上骑着电瓶车,在江边吹着风,还能赚一点点钱,他感到很开心。
其实,孙先生的经历并非个例。此前,中部某地级市市场监管局的李磊,也因下班后送外卖引发了网络热议。李磊的妻子患有慢性肾病,家庭负担沉重,为了贴补家用,他选择了送外卖。他每天下班后从六点半送到晚上十一点,周末则从早到晚连轴转,一个月能多挣3000元左右。
李磊的案例曝光后,“公职人员能否兼职”成为舆论焦点。有人质疑其兼职行为的合规性,但法律界人士和相关部门给出了专业解读。《公务员法》禁止的是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的营利性活动,以及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兼职行为。对于普通公职人员利用业余时间从事不涉及职权、不影响工作的非盈利性劳动,法律法规并未禁止。
判断兼职是否合规,关键看是否符合三个条件:不占用工作时间、不利用职务便利、不违反职业道德。李磊所在单位的纪检监察部门经过核查后明确表示,他兼职送外卖完全在业余时间进行,未利用单位资源和职务影响,也未影响本职工作,其行为不违反相关规定。
近年来,各地陆续出台规范公职人员兼职的细则,既划清了纪律红线,也为合理兼职留出空间。如广东省规定“公务员经批准可以在非营利性组织中兼职,但不得领取报酬”;浙江省则明确“公务员因生活困难,经批准可从事与职务无关的非经营性劳务”。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也明确,公职人员开展副业需严格遵循相关规定,并结合所在单位的管理制度及副业性质综合判定。总体来看,有6类情形需特别注意,包括“挂证”取酬、借“理财”名义违规圈钱等。同时,也明确了几类合规兼职,如体力劳动(跑滴滴、送外卖等)、投稿赚稿费、自媒体运营、专业技能服务、健身/培训教练、农产品种植/养殖等。
专家表示,政策允许公职人员在不影响本职工作、没有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开展副业,本质上是对现实需求的回应,既缓解基层人员的经济压力,也能为市场注入活力,让社会资源更灵活地流动。但公职人员在从事副业时,要注意精力分配,平衡好主业和副业的关系,注意副业的时长和强度,更要注意利益冲突的防范。
目前,当地对公职人员做副业的政策还在试水阶段,具体怎么管还在摸索。孙先生表示,他暂时就送外卖,如果后面有更好机会也会考虑,但还是会先把本职工作搞好。总之,公职人员在寻找副业增收时,一定要按规矩来,别碰红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