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7月22日18时,多部门联合发布预警,涉及暴雨、山洪灾害以及地质灾害,多个地区受到影响,出行安全需格外注意。
中央气象台7月22日18时继续发布暴雨蓝色预警。预计7月22日20时至23日20时,内蒙古河套地区、河北中南部、河南北部和西南部、山东中北部、湖北西部、湖南西部、四川盆地中南部、贵州大部、广西北部和西南部、广东中南部、海南岛北部、云南西南部和东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到暴雨。其中,湖北西南部、湖南西北部、四川盆地东南部、贵州东北部、云南东北部和西南部、广东南部沿海等地局地有大暴雨(100~140毫米)。上述部分地区伴有短时强降水,最大小时降雨量20~50毫米,局地可超过70毫米,局地还有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这可能引发城市内涝、道路积水和交通中断,如山东中北部部分路段已出现积水,济南、淄博等地建议非必要不外出。
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7月22日18时联合发布山洪灾害气象橙色预警。预计7月22日20时至23日20时,内蒙古中部、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四川南部、贵州东北部和西部、云南东北部和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较大,其中,湖北南部、湖南北部、四川南部、贵州东北部、云南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山洪灾害可能性大。像云南东北部近期因持续降雨,部分山区溪流流速已超安全阈值,需警惕夜间突发洪水;贵州东北部赤水河流域已启动应急响应,沿河居民需提前转移至高地。
自然资源部与中国气象局7月22日18时联合发布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预计7月22日20时至23日20时,福建东南部、山东中部、湖北中部和南部、湖南中部和北部、广东南部和东部、广西南部、重庆东南部、四川东南部、贵州东北和西北部、云南东北部和西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较高,其中,湖北南部、贵州西北部、云南东北部等地部分地区发生地质灾害的气象风险高。持续强降雨会使山体含水量饱和,增加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发生的概率。
不同区域出行也有相应的避险指南。在华北、黄淮地区(河北、山东、河南),要避开京港澳高速河北段、京台高速山东段等易积水路段,济南、石家庄绕城高速部分匝道已临时封闭;山东中北部沿海需防范雷雨大风;在济南南部山区、泰山周边等地质灾害黄色预警区,避免徒步登山或露营,若遇道路塌方,立即弃车向垂直于滑坡方向撤离。长江中游地区(湖北、湖南),湖北南部同时受暴雨、山洪、地质灾害三重威胁,荆州、宜昌等地的低洼居民区已启动夜间巡逻机制,武汉至宜昌的G50沪渝高速部分隧道因渗水临时限行;湖南北部洞庭湖周边需防范“雨洪 + 内涝”双重压力,当地已启用无人机监测堤防水位;驾车遇积水时,遵循“水深超过轮胎1/2即弃车”原则,建议车内常备破窗器。西南地区(四川、贵州、云南),四川南部宜宾、泸州等地的山区公路已实施“雨停后24小时再通行”政策,G93成渝环线高速部分桥梁禁止重型车辆通行;贵州西北部毕节、六盘水的喀斯特地貌区易发生塌陷,毕节至威宁的G56杭瑞高速因山体落石临时封闭;云南东北部昭通、曲靖的山区夜间能见度低,且地质灾害多发生在凌晨,建议夜间避免进入镇雄县、彝良县等橙色预警区。华南地区(广西、广东),广西北部和广东中南部受台风“范斯高”外围环流影响,沿海阵风达8 - 9级,湛江、茂名等地轮渡停航,北海至涠洲岛航线取消;广东南部沿海需警惕“风雨 + 天文大潮”叠加,海陵岛景区已关闭,居民避免在海滩逗留。
面对这些预警,还有一些通用应对策略。要通过“中国天气”微信小程序、“国家应急广播”APP获取预警地图,输入目的地可查看具体风险等级,浙江用户可通过“浙里办”APP查询实时路况,湖北用户可拨打96121气象热线获取定制化建议。步行时,避开井盖缺失路段、广告牌和老树,遇雷电时远离金属栏杆和电线杆;驾车时,积水路段遵循“一慢二看三通过”,水深超30厘米可能损坏发动机,超50厘米可致车辆漂浮,若车辆熄火被困,立即打开双闪,从天窗逃生,切勿重新启动发动机;骑行时,避免靠近围墙、建筑工地,雨天建议选择室内交通。同时,要随身携带防水背包、充电宝、急救包,内装止血带、碘伏、创可贴等基础药品,山区出行建议配备防滑鞋、头灯、哨子。
特殊人群出行也有相应关怀措施。残疾人出行,视力障碍者可使用“安心扣”等北斗定位器,实时共享位置给家人或社区网格员;肢体障碍者需提前联系目的地无障碍设施管理方。老年群体,独居老人可安装“一键呼叫”设备,湖北南部部分社区为老人发放防水应急手环,紧急情况下按动按钮可触发社区警报;高温叠加暴雨时,需特别防范中暑和心脑血管疾病,建议随身携带硝酸甘油等急救药物。
此外,还有一些科学应对误区需要澄清。暴雨天躲在桥下并不安全,桥梁下方易形成“风道效应”,加剧风力,同时积水可能迅速淹没低洼区域;地质灾害预警区域需24小时保持警觉,夜间土壤含水量达峰值,且视线受限,发生滑坡概率更高;山洪来时往下游跑很危险,应向与洪水垂直的两侧山坡撤离,避免进入河谷。灾后车辆涉水后要立即切断电源,联系保险公司(涉水险需在48小时内报案),切勿自行启动发动机;经历极端天气后,可通过“正念呼吸”缓解焦虑。
总之,三预警叠加区域的居民和游客,需将“安全”放在首位,避免因“打卡拍照”“赶路心切”等心理忽视风险。面对自然灾害,保持敬畏、科学应对,才能守护生命的韧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