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入伏以来,上海、南京、武汉等多地市民被蝉鸣和“蝉尿”困扰。不少市民反映,今年蝉的数量较往年明显增多,多地出现“晴日微雨”,实则是蝉群在滴液。
华中农业大学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副教授周兴苗表示,蝉存在“大小年”现象,今年成为蝉的“大年”,是因为不同生长周期的蝉种出现叠加效应。不同种类的蝉生长周期不同,短则一两年,长则六七年,今年多品种的蝉恰好同时进入数量高峰期。
对于今年高温是否导致蝉多,周兴苗解释,今年出来的蝉是3 - 7年前繁殖的,与今年高温关系不大。过去某个年份因气候、环境原因,部分地区蝉产卵和孵化量较大,今年就显得多。
扰人的蝉鸣何时过去?周兴苗分析,蝉的成虫阶段通常只有几周,最多一个月多,8月下旬蝉鸣会慢慢减退。
关于“蝉尿”现象,周兴苗解释,蝉以植物汁液为食,肠道会将吸收的汁液部分排出。这种液体除水外,还含氨基酸、糖类等营养物质,对人体和衣物无害,不携带病菌。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邓列华教授称,“蝉尿”落到皮肤上可能带来瞬间清凉感或湿润感,极少数敏感者或液体接触眼睛、破损皮肤时,可能有短暂轻微刺激或心理不适,极罕见情况下可能过敏。不慎被滴到,用大量清水冲洗即可。
上海师范大学生物系动物学副教授汤亮观察,蝉的数量每年有波动,不同区域分布不均。“蝉尿如雨”是正常现象,蝉吸食植物汁液,营养成分被吸收后,剩下的水分排出,天气越热,排出越多。他还指出,网友拍摄的“蝉尿如雨”视频中的蝉是黑蚱蝉,这种蝉个头大、喜欢集群,受精时滴液会“急得像尿液一样飙出”。
在上海地区,常见的蝉有黑蚱蝉、蒙古寒蝉和蟪蛄。黑蚱蝉体型大、叫声响亮,偏好阔叶树;蒙古寒蝉叫声“知了知了”,寿命长;蟪蛄体型小、声音脆弱,有保护色。
周兴苗认为,完全解决蝉鸣难度大,这是大自然的一部分,也是夏天的标志,可自行前往无蝉鸣的地方。滴液现象可通过打伞等物理隔绝方式应对。蝉数量增多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影响不大,其成虫阶段短,主要影响是产卵时对植物有一定影响,若虫在干旱且数量多时也可能影响植物生长。
此外,有网友建议抓蝉食用,但昆虫学者郭亮表示,上海地区的黑蚱蝉成虫壳硬,且多出现在绿化带,涉及农药、尾气等重金属富集,不建议采食。大家应以平常、和谐的心态看待这一自然现象。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