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一则令人震惊的消息传来,广东佛山一博主发布视频称办公室里的冰箱爆炸了,监控清晰记录下爆炸瞬间。博主表示是冰箱冷冻室爆炸,还伴有冲击波。此视频引发网友热议,有人质疑冰箱质量,也有人认为是使用者操作不当。
其实,冰箱爆炸并非个例。2024 年 7 月,一名男子在家中正常行走时,冰箱突然“炸出”大量白色烟雾;2020 年合肥张奶奶的冰箱因制冷液泄漏爆炸,吊灯震落、玻璃碎裂;2022 年北京王先生的冰箱门从五楼炸飞,邻居被吓骨折。那么,冰箱爆炸的原因究竟有哪些呢?
首先是制冷剂泄漏。冰箱常用 R600a(异丁烷)等易燃制冷剂,除冰时若用尖锐工具划破冰箱内壁,可能导致制冷剂泄漏,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火源就会爆炸。
其次是不当使用。将可乐、啤酒等碳酸饮料放冷冻室,结冰后内部压力过大可能爆炸;存放干冰因升华产生高压气体,会使冰箱内部压力过高;存放酒精、汽油等易燃易爆物品也有很大风险。像安徽一居民自制酿酒因发酵失控,导致冰箱“吐气”最终爆炸。
再者是电路故障。电路老化、短路或过载产生的电火花,可能点燃泄漏的制冷剂或其他可燃气体,从而引发爆炸。部分冰箱还会因老化或电路短路引发火灾,进而波及制冷系统。
另外,外部因素也可能导致冰箱爆炸。高温环境影响冰箱散热,增加内部压力;火灾或撞击损坏冰箱部件,导致气体泄漏或电路故障。
还有维修不当。使用不合适的工具或清洁剂损坏冰箱部件,也可能引发爆炸。
为了预防冰箱爆炸,我们可以从多方面入手。科技上,推广智能防爆技术,如用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测制冷剂状态,异常时切断电源并报警,采用惰性气体替代传统制冷剂降低风险。
用户要掌握“冰箱三不原则”:不存放易燃物,如酒精、碳酸饮料、自制发酵品等;不超载运行,避免堆叠过多物品影响散热;不忽视异响,若冰箱发出“咔哒”声或异常震动,应立即停用并检修。
政策上,可借鉴《实验室安全培训》要求,推动家用冰箱强制安装压力释放阀,制造商公开产品安全认证信息。
总之,冰箱看似平常,实则暗藏风险。我们要以科学认知武装自己,正确使用和维护冰箱,让它从“危险冷柜”变成“安全卫士”。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