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期,基孔肯雅热疫情引发广泛关注。截至7月22日,广东佛山报告超3000例基孔肯雅热病例,主要集中在顺德区;北京也发现输入性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已发出警报,全球119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本地传播。
中国疾控中心研究员段蕾蕾在国家卫生健康委新闻发布会上指出,基孔肯雅热可防可控可治,主要通过伊蚊叮咬传播,没有人传人迹象。其传播媒介主要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即“花蚊子”,它们白天叮咬人,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
基孔肯雅热患者会有明显症状。佛山定点收治机构总结,病例特点为:发热,体温一般中低热,少部分高热,2 - 3天退烧;皮疹,起病1 - 3天出现,分布在躯干、四肢等,多为斑丘疹,病情好转会消退;关节疼痛,多发生在手指、手腕、脚踝关节,肿痛剧烈但缓解快。部分患者有头痛、乏力现象,极少数恶心呕吐、腹泻。
虽然多数患者为轻症,但有三类高危人群需特别小心,包括坐月子的宝妈和新生儿、有高血压糖尿病的老人、免疫力差的重病患者,这些人群可能引发脑炎等严重并发症。
防控基孔肯雅热,关键在于防蚊灭蚊。专家建议,外出旅游时,出发前了解目的地传染病情况,做好防蚊准备;旅行时穿长袖长裤、涂抹驱避剂,居住场所配备蚊帐等;返乡后做好自我健康监测,出现症状及时就医。居家时,要清除蚊虫孳生地,如倒扣闲置盆罐、清理无用积水、水生植物每周换水、储水容器加盖或投放灭蚊幼缓释剂;外出穿浅色长袖长裤,喷涂驱蚊剂,不在蚊虫密集处久留。
总之,公众要正确理性看待基孔肯雅热疫情,既不能掉以轻心,也不必过度恐慌,积极做好防控措施,阻断疫情传播。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