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隐翅虫“北上”,夏日防虫刻不容缓

发布于:2025-07-24 阅读:8
今年夏天,毒隐翅虫在北方分布范围扩大,伤人案例增多。不少人因不了解它而“中招”,伤口症状蹊跷,还易误诊。本文讲述了受害者遭遇,科普了应对方法,提醒大家科学防虫,与毒隐翅虫谨慎共存。

今年夏天格外炎热,一些细微变化也在悄然发生。以湖北武汉为例,武汉第三医院今夏隐翅虫皮炎患者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三倍以上。与此同时,毒隐翅虫的分布范围正逐渐扩大,从南方北移至北方,从乡村田野飞进城市。

毒隐翅虫

不少人被毒隐翅虫伤害,却一开始浑然不知。在湖南,27岁的阿树右眼下方突然发痒,她以为是蚊子咬的或皮肤问题,没太在意。挠了一晚上,第二天症状加重,皮肤更红更痒。前些天,湖北武汉的苏东手臂上出现红色痕迹,他以为是被拐杖螺丝刮伤。还有江西南昌的儿童、湖北的婴儿,也都成了毒隐翅虫的受害者。

毒隐翅虫带来的伤口症状蹊跷,一开始可能没太大反应,之后会逐渐加重,出现红肿、水泡、溃烂等症状。而且,毒隐翅虫皮炎还容易被误诊,如被误诊为带状疱疹、皮肤细菌感染、过敏性皮炎,甚至性病。

毒隐翅虫

《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曾刊登过“毒隐翅虫进眼引起眼内炎”的报告,一名53岁男性右眼进虫后,视力骤降几近失明。湖北江汉油田总医院分析的71例误诊病例中,还引发了不少误会和纠纷。

毒隐翅虫并非咬人,而是其体内液体的毒素伤害皮肤。皮肤科医生陶宇莎介绍,毒隐翅虫皮炎确诊通过分布部位和皮疹形态判断。若不慎拍死,应立即用胶纸粘除毒液,再用肥皂水清洗,出现红斑水泡时不要弄破,可外用生理盐水湿敷,破皮处加用抗感染药膏,注意不要抓挠,十天左右会结痂,后期要注意防晒。

上海师范大学昆虫实验室研究发现,绝大部分隐翅虫无毒,毒隐翅虫有红黑相间警戒色。它在野外捕食小昆虫,在稻田等生态环境可能有益。但因其夏天数量多、有趋光性,容易进入室内。

毒隐翅虫

研究人员汤亮认为,不能简单用害虫或益虫评判物种,人们应想办法避免伤害。阿树被毒隐翅虫弄伤后,家里陆续发现不少,它小到能从纱窗钻进来,防不胜防。还有人对打死虫子有了阴影,如苏东此后不敢轻易打蚊子。

气候变暖是毒隐翅虫“北上”的重要原因。国家气象中心专家指出,农业害虫多为变温动物,温度升高加速其代谢繁殖,适生区北扩,暖冬提高越冬成活率,虫口基数激增,季风环流变化还助推迁飞,危害周期延长。

面对毒隐翅虫,我们要科学防虫。绝不可拍打,可吹走或拨落;即时用肥皂水冲洗后就医,避免抓挠;做好物理隔绝,如用蚊帐、穿长袖衣物减少暴露。人类与昆虫共享地球,在气候变暖的当下,我们需在适应与抵御之间寻找生存智慧。

二维码

扫一扫关注我们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标签: 毒隐翅虫 气候变暖 防虫 皮肤伤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