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2025年7月,11岁的小诚(化名)左脚莫名抬不起来,爸爸带他到郑州人民医院就诊,被诊断为左侧腓总神经麻痹。原来,5天前阶段测试时,小诚近两小时基本全程跷二郎腿,左膝压右膝,左腿上方紧顶课桌底部,考完发现左脚麻且抬不起。
郑州人民医院骨二科(脊柱)主任张陆介绍,腓总神经是坐骨神经重要分支,支配小腿前外侧肌群和足背皮肤感觉。其在腓骨颈处位置表浅,无肌肉保护,易因外力损伤。小诚就是因跷二郎腿长时间压迫该神经致病。入院治疗后,他的左脚和踝关节有了恢复。
跷二郎腿危害众多。对儿童而言,会影响骨骼发育,使腿部、盆骨等部位骨骼变形;压迫腿部神经,致麻木、疼痛;影响呼吸,使腹部受挤压;影响血液循环,引发静脉曲张;还会影响体态,导致脊柱侧弯、驼背。
对男性来说,可能导致腓总神经伤害、脊椎变形、腰部劳损,还可能引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出现关节酸胀疼痛、僵硬甚至畸形。此外,跷二郎腿会使腰椎压力不均,造成腰肌劳损或椎间盘老化,引起腰痛;影响下肢血液循环,导致静脉曲张等疾病;压迫下肢神经,造成麻痹;使血压上升,不利于高血压病人。
此前也有类似案例。疫情期间,沈阳辽中大一学生小王上网课和玩游戏都翘着二郎腿,一上午后右腿瘸了,诊断为腓总神经损伤。葫芦岛高一学生小张则因上网课盘腿时间过长致腓总神经损伤。
若因跷二郎腿导致腓总神经损伤,可通过手术、药物和日常管理恢复。手术方面,可能需神经松解术或肌腱移位术,术后要进行功能康复训练。药物上,维生素B1、B12和甲钴胺等可营养神经,但有不良反应,需遵医嘱。日常要健康饮食,避免跷二郎腿,出现异常及时就医。
为了身体健康,大家应尽量减少跷二郎腿,保持双脚平放地面的坐姿,工作一段时间起身活动腰部和腿部。家长也要教育孩子养成正确坐姿,关注孩子体态,保障孩子健康成长。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本站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admin@pbootcms.com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文章
8月29日发布2025年8月“科学”流言榜,对多则近期科学流言进行辟谣。如哺乳期母亲生病不能吃药、干货没有保质期等。为大家揭开这些流言背后的真相,提供科学的生···
2025-08-30
近日,“不要相信晚上十一点半后的大脑”话题冲上热搜。网友称深夜易做“傻事”,如冲动消费、贪吃等。中医和心理学专家指出,熬夜影响脑健康,还解释了“深夜效···
2025-08-30
近日,深圳龙岗某小区被传建坟墓引发关注。媒体走访发现施工地在小区外公共用地,工人称是翻新土地庙且已获批。龙岗区民政局回应该构筑物非无主坟墓,属民间信仰···
2025-08-30
2025年9月起一批新规施行,涵盖社保、租房、教育等多领域。如免费学前教育推进,新增养老金领取方式,符合条件消费贷款可贴息,电动自行车速度有规定,非居住空间···
2025-08-30
今年七夕,“垃圾桶寻宝”在社交平台流行。网友分享攻略,组团蹲点商场、高档小区垃圾桶,想捡鲜花、饰品等。但律师指出,若捡到贵重物品拒不归还,可能涉嫌侵占···
2025-08-30
最新资讯
8月“科学”流言榜发布,多则常见流言被辟谣
“不要相信晚上11点半后的大脑”上热搜,科学解析深夜冲动原因
深圳一小区被曝建坟墓,民政局回应正核查
9月新规来袭,涉及生活多个方面
七夕“垃圾桶寻宝”火了?背后藏多重风险
被忽视的家庭隐患:禁用插线板仍在“潜伏”
武汉警方辟谣:“双胞胎学生跳楼”系谣言,杜撰者已被处理
良品铺子就“花生上树”宣传致歉并全面核查
反诈老陈打假嘎子哥翻车,直播江湖风波又起
32岁男子跨省通勤两年多,每日6小时往返京张